《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稀缺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想要的多于所拥有的。
2.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
3.中国的劳动力是充足的,而资源是稀缺的。
4.没有稀缺问题,就没有经济学。
5.政府规定某种商品的最高限价会使该商品短缺现象发生。
6.对所有商品来说,价格上升,消费者的购买数量都会下降。
7.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说明消费者愿意在更高的价格上购买更多的商品。
8.汽车的价格下降,会使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9.政府规定最高限价的意图是防止价格下跌。
10.购买某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其价格弹性就越小。
11.某种商品的效用对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是价格不一样。
12.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同,但对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每元的边际效用有可能相同。
13.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要求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
14.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说明要保持原有的产出水平不变,应当减少成本开支。
15.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
16.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买卖双方没有差别,但产品是有差别的。
17.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就停止营业。
18.垄断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各国都反对垄断。
19.产品越有差别,价格就越有差别。
20.垄断竞争行业的厂商数目较少,厂商垄断程度很大。
21.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无关。
22.委托人-代理人问题与道德风险无关。
23.公共物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非排他性。
24.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那些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
26.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是不相等的。
27.gdp是在某一时期内,对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测度。
28.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29.在is曲线上,随着利率的降低,国民收入将会增加。
30.在lm曲线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
31.人口增长率与长期人均生活水平的高低没有关系。
32.经济周期一般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经济变量的波动。
33.即使在经济扩张的时期,实际产出也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34.一位病得很重的会计师无法进行工作,于是成了失业者。
35.一位全日制大学生在图书馆拥有一份非全日制工作,他是就业者。
36.一个主动跳槽的员工目前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他是自愿失业者。
37.结构性失业的存在是因为工作空缺的类型同失业者的技能不相符。
二、单项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研究( )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
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
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
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2.下列哪一项不计入当年的gdp( )
a.当年整修过的股东汽车所增加的价值; 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的价值; 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 )
a.它们的和等于1; b.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c.它们的和等于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那么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是( )
a.结构性的; b.需求拉动性的; c.成本推动性的; d.抑制性的。
5.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 )
a.供给增加; 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6.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
a.会使销售收益增加;
b.该商品销售收益不变;
c.会使该商品销售收益下降;
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7.在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同时下降的情况下(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产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产量将下降。
8.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d.边际效用为负
9.消费者剩余是( )
a.消费过剩的商品;
b.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
c.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减去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d.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10.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 )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11.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
a. 信息不对称; b.公共物品;c.自然垄断; d.以上都对。
12.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大于10%; d.增加小于10%。
13.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
a.道德陷阱; b.搭便车问题; c.信息不对称问题; d.逆向选择。
14.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单位物品之后,得到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 )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15.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16.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17.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8.预算线反映了( )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人数;
d.货币的购买力。
19.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的市场是: ( )
a.完全竞争的市场;
b.完全垄断的市场;
c.垄断竞争的市场;
d.寡头市场。
20.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 )
a.等于零;
b.等于一;
c.大于零小于一
d.大于一
21.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
a.5元;
b.10元;
c.15元
d.20元
22.需求规律说明( )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
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23.完全垄断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
a.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b.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
c.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
d.两者无任何关系。
24.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会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减少。
25.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 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致影响投资;
c. 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 最优资本存量将上升。
26.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27.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28.下面哪一个不是宏观经济目标( )
a.价格稳定 b.充分就业 c.完全竞争 d.高增长
29.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30.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3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32.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是(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型失业; d.自愿失业。
33.当经济中只存在( )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d.需求不足型失业。
34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
a.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35.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36.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三、名词解释
1.最低限价:
2.最高限价: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消费者均衡:、
5.消费者剩余:、
6.恩格尔定律:、
7.科斯定理:、
8.gdp:、
9.is曲线:、
10.lm曲线:、
11.菲利普斯曲线:、
12.经济周期:、。
13.经济增长:、
14.货币政策:、
15.财政政策:、
四、问答题(答案有些为要点,需要具体解释)
1.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侯谷物会涨价,农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2.画出图形解释生产的三个阶段
3.什么是非对称信息?它是怎样导致市场失灵的?
4.市场失灵的含义及成因。
5.各种政策工具后果的不确定性为什么必须重视?
6.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
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gdp与实际gdp?
8.自动稳定器的特点和内容。
9.什么是is—lm模型?
10.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11.宏观货币政策的手段以及应用。
12.宏观财政政策的手段以及应用。
一、判断题
1.稀缺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想要的多于所拥有的。
2.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
3.中国的劳动力是充足的,而资源是稀缺的。
4.没有稀缺问题,就没有经济学。
5.政府规定某种商品的最高限价会使该商品短缺现象发生。
6.对所有商品来说,价格上升,消费者的购买数量都会下降。
7.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说明消费者愿意在更高的价格上购买更多的商品。
8.汽车的价格下降,会使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9.政府规定最高限价的意图是防止价格下跌。
10.购买某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其价格弹性就越小。
11.某种商品的效用对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是价格不一样。
12.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同,但对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每元的边际效用有可能相同。
13.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要求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
14.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说明要保持原有的产出水平不变,应当减少成本开支。
15.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
16.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买卖双方没有差别,但产品是有差别的。
17.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就停止营业。
18.垄断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各国都反对垄断。
19.产品越有差别,价格就越有差别。
20.垄断竞争行业的厂商数目较少,厂商垄断程度很大。
21.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无关。
22.委托人-代理人问题与道德风险无关。
23.公共物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非排他性。
24.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那些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
26.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是不相等的。
27.gdp是在某一时期内,对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测度。
28.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29.在is曲线上,随着利率的降低,国民收入将会增加。
30.在lm曲线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
31.人口增长率与长期人均生活水平的高低没有关系。
32.经济周期一般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经济变量的波动。
33.即使在经济扩张的时期,实际产出也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34.一位病得很重的会计师无法进行工作,于是成了失业者。
35.一位全日制大学生在图书馆拥有一份非全日制工作,他是就业者。
36.一个主动跳槽的员工目前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他是自愿失业者。
37.结构性失业的存在是因为工作空缺的类型同失业者的技能不相符。
二、单项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研究( )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
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
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
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2.下列哪一项不计入当年的gdp( )
a.当年整修过的股东汽车所增加的价值; 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的价值; 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 )
a.它们的和等于1; b.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c.它们的和等于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那么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是( )
a.结构性的; b.需求拉动性的; c.成本推动性的; d.抑制性的。
5.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 )
a.供给增加; 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6.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
a.会使销售收益增加;
b.该商品销售收益不变;
c.会使该商品销售收益下降;
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7.在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同时下降的情况下(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产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产量将下降。
8.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d.边际效用为负
9.消费者剩余是( )
a.消费过剩的商品;
b.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
c.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减去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d.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10.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 )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11.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
a. 信息不对称; b.公共物品;c.自然垄断; d.以上都对。
12.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大于10%; d.增加小于10%。
13.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
a.道德陷阱; b.搭便车问题; c.信息不对称问题; d.逆向选择。
14.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单位物品之后,得到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 )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15.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16.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17.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8.预算线反映了( )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人数;
d.货币的购买力。
19.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的市场是: ( )
a.完全竞争的市场;
b.完全垄断的市场;
c.垄断竞争的市场;
d.寡头市场。
20.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 )
a.等于零;
b.等于一;
c.大于零小于一
d.大于一
21.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
a.5元;
b.10元;
c.15元
d.20元
22.需求规律说明( )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
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23.完全垄断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
a.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b.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
c.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
d.两者无任何关系。
24.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会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减少。
25.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 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致影响投资;
c. 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 最优资本存量将上升。
26.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27.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28.下面哪一个不是宏观经济目标( )
a.价格稳定 b.充分就业 c.完全竞争 d.高增长
29.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30.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3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32.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是(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型失业; d.自愿失业。
33.当经济中只存在( )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d.需求不足型失业。
34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
a.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35.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36.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三、名词解释
1.最低限价:
2.最高限价: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消费者均衡:、
5.消费者剩余:、
6.恩格尔定律:、
7.科斯定理:、
8.gdp:、
9.is曲线:、
10.lm曲线:、
11.菲利普斯曲线:、
12.经济周期:、。
13.经济增长:、
14.货币政策:、
15.财政政策:、
四、问答题(答案有些为要点,需要具体解释)
1.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侯谷物会涨价,农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2.画出图形解释生产的三个阶段
3.什么是非对称信息?它是怎样导致市场失灵的?
4.市场失灵的含义及成因。
5.各种政策工具后果的不确定性为什么必须重视?
6.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
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gdp与实际gdp?
8.自动稳定器的特点和内容。
9.什么是is—lm模型?
10.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11.宏观货币政策的手段以及应用。
12.宏观财政政策的手段以及应用。
最新回复 (0)